事业单位
登录
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甘肃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吉林 江西 江苏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四川 陕西 山西 上海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嫦娥奔月,不再是传说!
华图教育 2020-12-03 10:32

嫦娥奔月一直是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嫦娥登上了月宫,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王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嫦娥奔月”的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现存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据现存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淮南子》等古书。而如今,嫦娥奔月不再是传说,变成了现实。从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升空探月,到2020年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中国人实现了几千年来的飞天之梦!

关于“嫦娥奔月”,各位铁子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抓紧时间,敲黑板了!!

【考点1】嫦娥奔月的历史记载

最早纪录嫦娥事迹的是商代的巫卜书
秦代王家台秦简《归藏》,于1993年3月在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中出土。其中的《归妹》卦辞为:昔者恒我(姮娥)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服之以(奔)月。将往,而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恒我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
“嫦娥奔月”的完整文字记录最早出自西汉的《淮南子》。其中使用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作为典故引用:“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东汉高诱为《淮南子》作的注解中写道:“姮娥,羿妻也。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晋代干宝所著《搜神记》中的记述并认为是引自《灵宪》。
南朝齐国的刘勰在成书于公元501至502年的《文心雕龙·诸子》篇中记载:“《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姮娥奔月。”
南朝梁国萧统在《文选》中选入了王僧达的《祭颜光禄文》,其中有“凉阴掩轩,娥月寝辉”的句子。
南朝梁国刘昭编写的《后汉书·天文志上》补注引东汉张衡所著《灵宪》曰:“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其大昌’。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
唐朝的李善在注释时写道:“《周易》、《归藏》曰,昔日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同样提及《归藏》中嫦娥奔月的记录。
唐代《初学记》引用古本的《淮南子》,其中的版本则是:“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唐代李商隐在《常娥》一诗中“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间接提及嫦娥奔月。

【考点2】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探月工程的目标包括: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中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嫦娥五号已经安全抵达月球,探测器组合体完成分离,将择机实施月面软着陆,这一次嫦娥五号探测器要进行的是我国首次月面采样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绕、落、回”的最后一步。

2004.1.23 嫦娥一号 中国航天第三个里程碑 绕月探测工程项目获批,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全面启动。作为“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一步,首期绕月工程就是研制和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
2007.10.24 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首次获得“全月面三维影像”。2009年3月1日,她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2009.10.1 嫦娥二号 小行星探测的先遣兵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发射成功,获得了分辨率优于10米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月球物质成分分布图等资料。2011年4月1日,嫦娥二号拓展试验展开。
2013.12.2 嫦娥三号 实现落月梦想 嫦娥三号发射成功,这是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由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和月面巡视探测器(又称“玉兔号”月球车)组成。
2018.5.21 嫦娥四号 实现多方面创新 2018年5月21日5时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这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简称地月L2点)的通信卫星,为2018年底实施的嫦娥四号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任务提供地月间的中继通信。
2018.12.8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改二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此次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94次发射。
2019.1.3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最古老且最大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底部成功着陆,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1日3时40分,着陆器获取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并传回地面。
2019.1.3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月球车确定命名为“玉兔二号”。
2019.1.15 2019年1月15日,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试验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
2020.11.24 嫦娥五号 嫦娥五号,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也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第三步的首次任务,也是中国航天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也将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为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
中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嫦娥五号探测器总重8.2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部分组成。
2020.12.1 经过约38万公里、一周左右的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之旅,12月1日晚间,嫦娥五号探测器稳稳降落在月球正面风暴洋北部吕姆克山、夏普月溪附近。这是中国探测器第三次在月球表面成功软着陆,也是人类探测器首次踏足月球上的这一区域。
#p#分页标题#e#

【试题演练】

【例1】嫦娥奔月,嫦娥飞天,一直是中国人民心中最美好的神话传说故事。下列关于该神话故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早纪录嫦娥事迹的是河图洛书

B.“嫦娥奔月”的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现存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C.“嫦娥奔月”的完整文字记录最早出自西汉的《淮南子》

D. 唐代李商隐在其诗中“碧海青天夜夜心”中提及了嫦娥奔月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文化知识。A项:最早纪录嫦娥事迹的是商代的巫卜书。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被誉为"宇宙魔方",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A项错误。B项:“嫦娥奔月”的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现存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B项正确。C项:“嫦娥奔月”的完整文字记录最早出自西汉的《淮南子》。其中使用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作为典故引用:“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C项正确。D项:唐代李商隐在《常娥》一诗中“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间接提及嫦娥奔月。D项正确。因此,选择A选项。

【例2】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重返月球,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中国探月是我国自主对月球的探索和观察,又叫做嫦娥工程。关于嫦娥工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开始,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B. 2009年嫦娥二号首次获得“全月面三维影像”

C. 2019年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最古老且最大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底部成功着陆,实现中国首次月球软着陆

D. 2020年底嫦娥五号成功软着陆于月球正面风暴洋北部吕姆克山、夏普月溪附近,将可能成为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科技成就知识。A项: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A项错误。B项: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首次获得“全月面三维影像”。B项错误。C项: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发射成功,这是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最古老且最大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底部成功着陆,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C项错误。D项:嫦娥五号,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也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第三步的首次任务,也是中国航天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也将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为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2020年12月1日晚间,嫦娥五号探测器稳稳降落在月球正面风暴洋北部吕姆克山、夏普月溪附近。这是中国探测器第三次在月球表面成功软着陆,也是人类探测器首次踏足月球上的这一区域。D项正确。因此,选择D选项。

扫码回复: 时政周报 领取时政每周讲义+模拟题

2025年事业单位备考资料包(通用版)
上一篇:无 下一篇:2025年甘肃酒泉市第一批引进人才662人公告
延伸阅读
辅导教材

面授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