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年金,通常指职业年金,是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它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水平,增强其退休后的生活保障能力。以下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
一、制度背景
改革背景:2015年,国务院印发《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要求自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以弥补改革后养老金待遇可能出现的下降,实现新老制度平稳过渡。
制度定位:职业年金是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与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共同构成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二、主要特点
强制性:职业年金具有强制性,机关事业单位必须为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工作人员必须参加。
单位与个人共同缴费:
单位缴费: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纳,计入职业年金个人账户。
个人缴费:按照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纳,由单位代扣代缴,全部计入个人账户。
个人账户管理:职业年金采用个人账户方式管理,实行完全积累制。个人缴费及其投资收益自始归属于个人,单位缴费根据工作人员在单位的工作年限逐步归属于个人。
投资运营:职业年金基金由受托机构、托管机构、投资管理机构等专业机构进行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
三、领取条件
退休后领取:工作人员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并依法办理退休手续后,可以选择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
领取方式:
按月领取:根据本人退休时对应的计发月数计发职业年金月待遇标准,发完为止。
一次性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按照保险合同领取待遇并享受相应的继承权。
出国(境)定居: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继承权:工作人员在职期间死亡的,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四、与基本养老保险的区别
性质不同:基本养老保险是法定强制性的社会保障制度,而职业年金是单位福利性质的补充养老保险。
缴费比例不同: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由国家规定,而职业年金的缴费比例由单位和个人协商确定(但实际执行中,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缴费比例是固定的)。
待遇水平不同:职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险,其待遇水平通常高于基本养老保险,旨在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
五、意义与作用
完善养老保险体系:职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完善了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障水平。
促进人才流动:职业年金制度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促进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人才流动。
减轻财政负担:通过职业年金制度,可以减轻国家财政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负担,实现养老责任的合理分担。
面授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