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
登录
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甘肃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吉林 江西 江苏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四川 陕西 山西 上海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5.7.3)
华图事业单位 2025-07-03 08:55

一、单选题

1.下列描写思念的成语与其所适用的思念对象对应不正确的是:

A.狐死首丘——故土

B.倚闾之思——子女

C.春树暮云——父母

D.葭莩之情——亲戚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春树暮云”出自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该成语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并非对“父母”的思念。所以该成语与“父母”的思念对象对应不正确。C项说法错误。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狐死首丘”意思是古代传说狐狸如果死在外面,一定把头朝着它的洞穴,比喻不忘本或怀念故乡。所以该成语与“故土”的思念对象对应正确。A项正确。

B项:“倚闾之思”多用于描述父母急切盼望子女归家的亲情状态。。所以该成语与“子女”的思念对象对应正确。B项正确。

D项:“葭莩之情”中“葭莩”是芦苇秆内壁的薄膜,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该成语意思是对亲戚的思念。所以该成语与“亲戚”的思念对象对应正确。D项正确。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当事人有下列哪项情形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A.被动消除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B.智力残疾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C.受他人诱骗实施违法行为的

D.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法律知识。

第二步,《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二)受他人胁迫或者诱骗实施违法行为的;(三)主动供述行政机关尚未掌握的违法行为的;(四)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其他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C项说法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主动消除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被动消除不符合。A项排除。

B项:《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有违法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B项排除。

D项:《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D项排除。

3.下列举措不属于财政政策的是:

A.政府通过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税负

B.中央财政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转移支付力度

C.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向市场投放流动性

D.发行特别国债用于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是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行为。中期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调节向金融机构中期融资的成本来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和市场预期产生影响,引导其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实体经济部门提供低成本资金,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所以该选项属于货币政策,不属于财政政策。C项说法错误。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属于税收政策范畴,而税收政策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通过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税负,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这体现了财政政策在调节收入分配和刺激经济方面的作用,所以该选项属于财政政策。A项正确。

B项:转移支付是财政政策的一种手段,中央财政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转移支付力度,能够为这些地区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属于财政政策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应用,因此该选项属于财政政策。B项正确。

D项:发行国债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发行特别国债用于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以筹集大量资金,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体现了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所以该选项属于财政政策。D项正确。

4.下列俗语与哲学原理对应错误的是:

A.“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物质决定意识

C.“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指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强调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中,部分不能脱离整体而孤立存在,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不是强调“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C项说法错误。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意思是进入山林要向樵夫询问情况,进入水域要向渔夫打听情况。因为樵夫熟悉山林情况,渔夫熟悉水域情况,体现了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山林中找樵夫、水域中找渔夫)来获取相应的信息,也就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原理。A项正确。

B项:“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意思是未见过某种事物,也就不会梦到它。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B项正确。

D项:“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思是靠近水才能知道水里鱼的习性,靠近山才能分辨山中鸟的声音,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项正确。

5.2025年6月14日15时5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电磁监测卫星( )发射升空。

A.张衡一号02星

B.遥感三十号09组卫星

C.高分九号05星

D.海洋二号D卫星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热点。

第一步,2025年6月14日15时56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是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02星。这是我国在地球物理场空间观测领域探测能力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进一步提升我国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天-空-地”立体监测能力。该卫星将对全球电磁场、电磁波、电离层、中性大气层的相关参数开展准实时监测,捕捉地质活动与人类活动引发的电磁异常、大气层中雷暴与闪电活动等信息,有效提升我国对地震、海啸、火山活动、雷暴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早期感知、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能力,为应急管理、资源测绘、通信导航等行业提供数据支撑,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相关领域科技合作。而其他选项中的卫星是不同时间发射的不同卫星。A项正确。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A选项。

二、多选题

6.下列成语描述的内容及其发生原理,对应正确的有:

A.镜花水月——光的反射现象

B.花香四溢——分子间存在引力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答案】A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知识。

第二步,A项:“镜花水月”意思是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从科学原理角度看,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花和月通过平面镜(水面可近似看作平面镜)反射形成虚像,所以“镜花水月”对应光的反射现象。A项正确。

C项:“釜底抽薪”是指从锅底下抽去燃烧的柴火,使水停沸。属于将可燃物搬出燃烧区,从而停止燃烧。C项正确。

D项:“钻木取火”是通过钻木的方式,克服摩擦力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木头就会燃烧起来。D项正确。

因此,选择ACD选项。

【拓展】B项:“花香四溢”是指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人们才能闻到花香,这对应的是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原理,而不是分子间存在引力。B项错误。

7.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以下属于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举措的有:

A.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

B.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

C.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D.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答案】B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知识。

第二步,B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十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47)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B项正确。

C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十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48)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C项正确。

D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十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49)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D项正确。

因此,选择BCD选项。

【拓展】A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20)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A项并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举措。A项错误。

8.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下列情形发生后,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是:

A.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导致多人死亡的

B.醉酒驾驶机动车撞死人后逃逸

C.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

D.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

【答案】A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道路安全法。

第二步,A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第五款规定,如果饮酒或醉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并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A项属于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并构成犯罪的情况,应当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B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B项属于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应当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因此,选择AB选项。

【拓展】C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第三款,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C项错误。

D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第一款,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D项错误。

三、判断题

9.“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诗句中所描述的节日是清明。(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传统节日知识。

第二步,“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魂”这句诗出自宋代吴文英的《澡兰香·淮安重午》。从词牌名中的“重午”即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诗句意思是:不要唱江南的古曲,那种哀怨的曲调难以招回投江的屈原的魂魄。所以“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魂”描述的是端午节,而不是清明节。

因此,本题错误。

【拓展】①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有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二十多个别称,是汉族、水族、纳西族、藏族、彝族、傣族、仡佬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

②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祀、祭祖和扫墓的节日。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10.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可以是现实的货币,也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知识。

第二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这五种职能。流通手段指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里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其作用在于打破了物物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极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可用于交易的货币。这是由商品交换的实际需求以及货币作为流通媒介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因此,本题错误。

扫码回复: 时政周报 领取时政每周讲义+模拟题

2025年事业单位备考资料包(通用版)
上一篇:2025年湖北省就业援藏面向山南籍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2人公告 下一篇:每日时政早报(2025年7月3日)
延伸阅读
辅导教材

面授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