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
登录
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甘肃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吉林 江西 江苏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四川 陕西 山西 上海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5.7.14)
华图事业单位 2025-07-14 09:01

一、单选题

1. 关于眼的视觉功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距离物体越近时晶状体曲度越小

B.红绿色盲男性只能把致病基因传给女儿

C.物体的视觉刺激停止后,其在视网膜上的影像感觉同时消失

D.近视由于晶状体变凸使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常识。

第二步:A项:从物理光学原理来讲,眼睛视物时,光线进入眼睛需经过晶状体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像。当距离物体变近时,为使光线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图像,晶状体需要更强烈地折射光线。根据光学原理,晶状体曲度越大,对光线的折射能力越强。因此,距离物体越近,晶状体曲度必然越大,而不是越小。A项错误。

B项: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若男性患有红绿色盲,说明其X染色体携带致病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精子,要么携带X染色体,要么携带Y染色体。女儿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其中一条X染色体必然来自父亲。所以红绿色盲男性只能把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传给女儿。B项正确。

C项:物体的视觉刺激停止后,视网膜上的影像感觉不会立刻消失,这是基于视觉暂留这一物理现象。视觉暂留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光作用于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感光细胞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这个转化过程以及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都需要一定时间,并非瞬间完成。所以即使视觉刺激停止,神经冲动的传导仍会持续一小段时间,导致影像感觉不会同时消失。C项错误。

D项:近视的形成原因从物理角度分析,是由于晶状体变凸或者眼球前后径过长,使得光线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不能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聚焦在视网膜前方。这样就导致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线在视网膜上无法形成清晰的像,从而造成近视者看不清远处物体。D项错误。

因此,选择B选项。

2. 关于生物学正确的是

A.抗生素用于治疗病毒、细菌、支原体感染

B.病毒是结构最简单的生命形式

C.动物需要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植物不需要

D.生物都能运动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知识。

第二步,A项: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等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等活性的物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或干扰细菌的生长、繁殖过程来达到治疗细菌感染的目的。然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生存和繁殖方式与细菌截然不同,抗生素无法对病毒发挥作用。虽然部分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支原体感染,但不能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因此,“抗生素用于治疗病毒、细菌、支原体感染”说法错误,A项错误。

B项:病毒作为非细胞型生物,结构极为简单。它仅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构成,有的还有脂质包膜。病毒自身缺乏完整的代谢系统,不具备独立进行生命活动的能力,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借助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才能完成复制等生命活动。相较于其他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的结构无疑是最简单的,故“病毒是结构最简单的生命形式”表述正确,B项正确。

C项:动物进行有氧呼吸,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将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以此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而植物同样需要进行呼吸作用来维持生命活动,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植物细胞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只不过在白天有光照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整体表现为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植物不需要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说法错误,C项错误。

D项:虽然运动是生物的一种常见生命活动表现形式,但并非所有生物都具备明显的运动能力。像多数植物固定在一个位置生长,虽然存在一些缓慢的生长运动,如向光生长、根的向地生长等,但与动物能够自主快速移动的运动方式有很大区别。还有一些微生物,如部分细菌、真菌等,它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不需要进行明显的运动。“生物都能运动”这一说法过于绝对,D项错误。

因此,选择B选项。

3. 通过动物的某些行为可以预判自然界的变化。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老鼠搬家——下雪

B.蚂蚁垒窝——晴天

C.蜻蜓低飞——雨天

D.天上鱼鳞云——晴天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知识。

第二步,A项:老鼠搬家通常预示着即将发生一些自然灾害,比如洪水、地震等。下雪是冬春季节常见天气,一般不构成自然灾害。A项错误。

B项:蚂蚁能够感知空气湿度等气象变化。当蚂蚁垒窝时,通常是因为它们察觉到即将下雨,为了避免巢穴被雨水淹没,所以会将巢穴垒高加固。因此蚂蚁垒窝预示着雨天,而不是晴天。B项错误。

C项:在雨天即将来临之前,大气环境会发生一系列变化。首先,空气湿度会显著增加,大量水汽充斥在空气中,这使得昆虫的翅膀变得潮湿,飞行能力受到影响,飞行高度下降。而蜻蜓是以捕食昆虫为生的,为了获取食物,蜻蜓不得不跟随昆虫飞行高度的变化而降低自己的飞行高度。此外,雨天前气压降低,低空的空气相对更加稳定,也更适合蜻蜓飞行,这也是蜻蜓在雨天来临前低飞的原因之一。所以,蜻蜓低飞通常可以作为雨天即将来临的一个明显预兆。C项正确。

D项:通常情况下,云朵出现鱼鳞状的情况,都是由于云体内部不稳定导致的,但这种不稳定可能会消散,也可能会扩散,这就导致了不同的天气走向。如果透光高积云变化不大或者逐渐消散,多半预示着晴天;如果高积云厚度继续增加,并逐渐融合成层,那可能就要下雨。所以天上鱼鳞云并不一定对应晴天。D项错误。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C选项。

4. 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光,鹿群的数量将会: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先上升后下降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知识。

第二步,在由草原、鹿、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狼以鹿为食,狼是鹿的天敌。当把狼杀光后,鹿失去了天敌的捕食压力,鹿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鹿的死亡率降低。同时,鹿的食物(草原上的草)在短期内是相对充足的,所以鹿的繁殖速度会加快,鹿群的数量会迅速上升。随着鹿群数量的不断增加,鹿对食物(草)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大。由于草原的面积是相对固定的,草的生长速度是有限的,当鹿群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草原上的草将无法满足鹿群的食物需求,鹿会因为食物短缺而出现生存危机。食物短缺会导致鹿的营养不良、体质下降,从而使鹿的繁殖能力降低,同时鹿的死亡率会升高。鹿群数量会在达到一定峰值后开始下降。所以鹿群的数量将会先上升后下降。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D选项。

5. 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关于各类维生素的缺乏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缺乏维生素A易导致夜盲症

B.缺乏维生素B易导致白血病

C.缺乏维生素C易导致坏血病

D.缺乏维生素D易导致佝偻症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人体营养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A项:维生素 A 的主要功能包括维持正常视觉功能。视网膜上的视紫红质是一种结合蛋白,由视蛋白和 11 - 顺视黄醛组成。当光线照射到视网膜时,视紫红质中的 11 - 顺视黄醛会发生异构化,产生神经冲动,从而使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如果缺乏维生素 A,视紫红质的合成会受到影响,导致在暗光下视力下降,引起夜盲症。A项正确。排除。

B项:维生素 B 族包括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 B₁、B₂、B₆、B₁₂等,它们在人体中发挥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参与能量代谢、神经系统功能维持等。缺乏维生素 B₁可能导致脚气病,缺乏维生素 B₁₂可能导致巨幼细胞贫血,但维生素 B 缺乏一般不会导致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等复杂原因引起的,和维生素 B 缺乏没有直接关联。B项错误,当选。

C项:维生素 C 是胶原蛋白合成所必需的物质。胶原蛋白是细胞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血管、肌肉、骨骼等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非常重要。缺乏维生素 C 时,胶原蛋白的合成会受到阻碍,导致毛细血管的韧性降低,容易破裂出血,进而引起坏血病。患者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症状。C项正确,排除。

D项:维生素 D 可以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对于骨骼的生长和发育起着关键作用。在儿童时期,如果缺乏维生素 D,钙、磷代谢紊乱,会导致骨骼发育异常,引起佝偻病。患儿可能出现骨骼畸形,如鸡胸、漏斗胸、“O” 型腿或 “X” 型腿等症状。在成人中,缺乏维生素 D 可能导致骨软化症。D项正确,排除。

本题是选非题,因此,选择B选项。

二、多选题

6. 下列健康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有:

A.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B.高血压是一种动脉血压升高的慢性病,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

C.热水泡脚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

D.人体内的胆固醇主要来自食物中的胆固醇,人体自身的合成是次要补充

【答案】AB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知识。

第二步,A项: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比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浓度来代替。贫血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乏力,且会引发多器官和系统的不同症状,包括头痛、耳鸣、晕厥、肌肉无力、气短、心悸、消化不适、月经不调、性功能减退等。A项正确。

B项:高血压(也称血压升高),是血液在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的现象。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以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根据《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B项正确。

C项:热水泡脚就是足浴,属于中医足疗法内容之一,也是一种常用的外治法。用热水泡泡脚,既解乏,又利于睡眠。同时,在水中加点中药,还可以起到其他作用。热水泡脚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最终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C项正确。

D项:胆固醇,是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 ,是哺乳动物中主要的甾体类化合物,在基本的细胞生命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人体内大部分的胆固醇由肝脏产生,少部分从食物(如鸡蛋、黄油和动物肝脏等)中摄入。D项错误。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ABC选项。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缺少维生素D容易引起佝偻病,可以补充蛋黄、鱼类等食物

B.缺少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症,可以补充鱼肝油、胡萝卜等食物

C.缺少锌容易引起厌食症,可以补充牡蛎、扇贝等食物

D.缺少碘可能导致克汀病,需要补充海带、紫菜等食物

【答案】AB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知识。

第二步,A项: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促进钙吸收、调节钙磷代谢、促进皮肤细胞生长、调节免疫等多种作用。缺乏维生素D容易引起佝偻病、骨质疏松等问题,可以补充蛋黄、鱼类等食物。A项正确。

B项:维生素A是人体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的重要物质,缺乏维生素A可导致夜盲症,可以补充胡萝卜、鱼肝油等食物。B项正确。

C项:锌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于维持正常的味觉和嗅觉、免疫系统功能、细胞分裂和生长以及伤口愈合都是必需的。缺锌会出现厌食、偏食,味觉下降的症状,可以适量食用牡蛎、扇贝、南瓜籽、芝麻、瘦肉等富含锌的食物。C项正确。

D项: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至关重要。缺少碘可能导致克汀病,需要补充海带、紫菜等食物。D项正确。

因此,选择ABCD选项。

8. 下列关于候鸟迁徙表述正确的是:

A.到了秋天,小勺嘴鹬身体里的“迁徙基因”就被唤醒,它们“懂得”沿着亚洲大陆东边海岸线这一显著地标向南飞

B.不同候鸟都有一套巧妙的“迁徙机制”,以及精准的“导航系统”

C.雀形目候鸟的身体中有一种感应电磁的蛋白,通过观测星星的东升西落来定位

D.凤头蜂鹰会把我国从西向东、从高到低的三级阶梯间的“台阶差”作为地标,再通过太阳位置来分辨南北,实现“导航”飞行

【答案】AB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知识。

第二步,A项:为了更好地生存,不同候鸟有不同的选择。勺嘴鹬是一种早成鸟,亲鸟在产卵和孵化时消耗巨大。为保存体力、保障远距离飞行和来年的成功繁殖,雌鸟选择先行一步。到了秋天,幼鸟身体里的“迁徙基因”会被唤醒,它们“懂得”沿着亚洲大陆东边的海岸线向南飞,每几百公里小憩一到两天,直到我国江苏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在此换羽、停歇3个月,然后再出发,飞向广东或继续往南到东南亚越冬。A项正确。

B项:不论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学习,不同候鸟都有一套巧妙的“迁徙机制”,以及精准的“导航系统”。B项正确。

D项:并不是所有候鸟都沿着海岸线飞。老鹰、雕等一些猛禽,就是沿着山脊线迁徙。以凤头蜂鹰为例,它们的食物在陆地上,且陆地上因太阳辐射带来的上升热气流更充足,让它们可以展开宽阔的翅膀借力,轻松滑翔。凤头蜂鹰会把我国从西向东、从高到低的三级阶梯间的“台阶差”作为地标,再通过太阳位置来分辨南北,实现“导航”飞行。D项正确。

因此,选择ABD选项。

【拓展】C项:作为夜里迁徙的候鸟,科学家在雀形目候鸟的身体中发现了一种感应电磁的蛋白,可根据地球南北极电磁感应的变化来分辨方向,还有的鸟类懂得观测星星的东升西落来定位。雀形目候鸟并不“通过观测星星的东升西落来定位”。C项错误。

三、判断题

9.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肾脏,具有保护、调节体温等功能。(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知识。

第二步,皮肤指身体表面包在肌肉外面的组织,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直接同外界环境接触,具有保护、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题目中“人体最大的器官是肾脏”的说法错误。

因此,本题错误。

10. 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知识。

第二步,适量的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且多维度的积极影响,尤其在增强心肺功能以及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表现突出。从心脏功能角度来看,当进行适量体育锻炼时,身体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这促使心脏必须更高效地工作。在此过程中,心肌得到锻炼,收缩力不断增强。就如同经常锻炼的肌肉会变得更发达一样,心脏肌肉在长期锻炼刺激下逐渐增厚,心脏腔室也会适度扩大。这使得心脏每次搏动时能够泵出更多的血液,心输出量显著提高,从而为身体各组织器官提供更充足的血液供应,满足其在运动及日常活动中的需求。

因此,本题正确。

扫码回复: 时政周报 领取时政每周讲义+模拟题

2025年事业单位备考资料包(通用版)
上一篇:2025年湖南岳阳市屈原管理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2人公告 下一篇:2025年广东广州市天河区面向社区党组织书记定向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人公告
延伸阅读
辅导教材

面授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