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
登录
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甘肃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吉林 江西 江苏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四川 陕西 山西 上海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2014兰州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类真题答案解析
兰州考试办 2014-12-11 11:28
 

  2014年甘肃省兰州市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2014年8月8日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在西非暴发的埃博拉疫情已构成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2.【答案】A。解析: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7月15日在巴西福塔莱萨签署协议,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根据协议,银行总部将设在上海。

  3.【答案】B。解析:灾害发生后卫生监督以及防病应急的措施有:寻找水源,检验水质,进行饮用水消毒、防止食物中毒、大力开展消、杀、灭工作、做好人畜尸体挖掘、搬运和掩埋等,因此选123,4不属于卫生防疫,并且不利于提高效率。

  4.【答案】A。解析: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

  5.【答案】C。解析: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故本题答案选C。

  6.【答案】A。解析:中国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性质为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从收学费到不收学费、杂费,因此体现了公益性.

  7.【答案】D。解析:党的十五大修改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所以邓小平理论是在党的十五大正式列入党章的。

  8.【答案】A。解析: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甘肃新疆边界以东;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因此不正确的为A。

  9.【答案】C。解析: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

  10.【答案】B。解析: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区,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域辽阔,大部分位于中国地势二级阶梯上,因此选B。

  11.【答案】C。解析:甘南高原处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大部分处于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境内海拔1100—4900米,大部分地区在3000米以上。因此属于黄土高原。

  12.【答案】D。解析: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但是主要的手段是经济手段。因此选D。

  13.【答案】C。解析:A、B、D选项分别涉及到了“西”“青藏”等西部地区,而“”北煤南运”工程主要指以山西省为主体的煤炭资源大省向南方资源匮乏省份的支援。

  14.【答案】A。解析:我国西部大开发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教育落后,故应结合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科教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提。

  15.【答案】B。解析:A、D两项都是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现象,并非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开发西部地区的举措,C项“大跃进”运动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B项:“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故选B。

  16.【答案】D。解析:西方公务员国家这一原则是适应西方国家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这种政党体制运作的需要而产生的。故本题答案选D。

  17.【答案】A。解析:题干当中首先提到了“行政”和“国家机关”,那么很容易排除B、D选项,在剩余选项中,A项包含D项,因此选A选项。

  18.【答案】A。解析:《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第252、411号令)中明确规定:“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因此选A选项。

  19.【答案】D。解析:授权性法律规范就是授予权利的过程。

  20.【答案】D。解析:概念题,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情况是法律事实。

  21.【答案】B。解析:16岁的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做的超越能力的行为效力为效力待定。

  22.【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章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23.【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故本题答案选C。

  24.【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故本题答案选C。

  25.【答案】B。解析: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峨眉共比高”,A项曹氏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C项班氏是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D项中杜甫与杜牧并无血缘关系,而B项中苏氏三杰是父子关系且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26.【答案】B。解析:A项胰岛素主要用于糖尿病的治疗;C项性激素主要具备促进性器官成熟、副性征发育及维持性功能等作用;D项甲状腺素主要用以治疗甲状腺机能减退,粘液性水肿和克汀病等;而B项肾上腺素则是:由人体分泌出的一种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的一种激素。故本题答案选B。

  27.【答案】C。解析:C项: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符合题干描述。A项:现代农业是指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B项:;D项:循环农业是指在农作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的活动,以此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8.【答案】C。解析:清洁能源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海潮能这些能源。C项中电能的表述过于笼统,类似于火力开发的电能就不属于清洁能源。

  29.【答案】C。解析:电磁辐射按照频率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波长越长频率越低。故本题答案选C。

  30.【答案】A。解析: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52号国务院令,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自7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确立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在公开招聘、聘用制度、社会保险、工资收入等方面的相关规定是事业单位改革的亮点。因此选A。

  31.【答案】D。解析: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A正确;清王夫之《四书训义》提出教师基本职责,B正确;C是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因此正确;D为汉代著名教育家董仲舒提出,因此D错误。

  32.【答案】D。解析:流转税是指对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所征收的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其中增值税是指以商品生产和劳务的各个环节的增值因素为征收对象的一种流转税。

  33.【答案】D。解析:甘肃省已有13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其中,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2个:敦煌市和天水市秦州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因此选D。

  34.【答案】A. 解析:国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因此重点是鼓励民间资本办教育表述不正确,因此选A。

  35.【答案】A. 解析: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因此选A。

  36.【答案】B. 解析: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将实验植物做饥饿处理,这样防止原有的淀粉影响实验结果,探究α-淀粉酶的最适pH的实验中,先将每一组温度控制在60℃,控制好无关变量防止无关变量干扰,且处于最适宜状态,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这是控制自变量,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制备滤纸条时剪去两角,所以B选项错误。

  37.【答案】A. 解析:水耕栽培依作物的种类与生长情况去调整培养液的配方,与控制浓度与酸碱度,因此B错误;水耕无须含有有机肥料,C错误;水耕栽培植物直接从溶液中吸取营养,相应根系发达,因此D错误。

  38.【答案】D. 解析:甘肃对10县区进行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评估内容包括: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情况、县域内资源配置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校际间基本均衡情况、公众对本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情况等4个方面。因此选D。

  39.【答案】D. 解析:《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大型集体活动,应当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一)成立临时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三)安排必要的管理人员,明确所负担的安全职责;#p#分页标题#e#

  (四)制定安全应急预案,配备相应设施。

  因此,答案选D。

  40.【答案】A. 解析:亚健康状态症状包括,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看什么都不顺眼,烦躁,动辄发火,情绪低落、心情沉重,整天不快乐,工作、学习、娱乐、生活都提不起精神和兴趣等。故本题答案选A。

  第二部分 专业基础知识

  单项选择题

  41.【答案】A. 解析: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是:①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②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③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④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总体来说学生的注意力发展特点是一个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的过度。B、C、D三个选项都是不正确的。

  42.【答案】A. 解析: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

  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3.【答案】C. 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要引导学生,但决不

  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

  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这体现的是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44.【答案】B. 解析:老师的这种做法是肯定违法。但是情况要视情节轻重而定,如

  果只是几封,构成侵犯隐私权,要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如果是很多封,或者是多人次,

  当然构成侵犯隐私权,但还可能构成侵犯通信自由罪,可以报案,也可以提起刑事自诉。

  学生也有隐私权,通信自由权,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没有干涉的权利。故本题答

  案选B。

  45.【答案】B. 解析:认知学习理论认为袁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原反应联结袁而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46.【答案】C. 解析:尊重学生的个性,做有特色的学生,有特色的老师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素质教育: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生是人而不是机器,要尊重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出发点,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故本题答案选C。

  47.【答案】D. 解析: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是指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法包括语音的示范 动作的示范和书写的示范等几个方面。演示教学法-教师通过向学生演示生物体的实物和实物的真切描绘物,传播生物学知识的方法,称为演示教学法。题干所述符合情景教学法,故本题答案选D。

  48.【答案】C. 解析:本题是概念题,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故本题答案选D。

  49.【答案】C. 解析:机体的部分机能受损或者缺失后,其他方面将超常发展对其进行补偿。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故本题答案选C。

  50.【答案】A. 解析: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体系中最严密、最有效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制度保证,

  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故本题答案选A。

  51.【答案】A. 解析: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故本题答案选A。

  52.【答案】A. 解析: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2010年7月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绘了一幅宏伟的教育发展蓝图。因此本题答案选A。

  53.【答案】B. 解析:新的《义务教育法》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54.【答案】B. 解析:我国的奴隶社会主要是指秦朝之前的夏商周时期,中国夏商周三代的教育基本上是以西周的六艺教育,主要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六个方面。而且到了商代,有专门教育贵族子弟的场所。

  55.【答案】A. 解析:学科中心课程理论是最早出现、影响最广的课程理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等是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要素主义、结构主义是其代表理论。选项B,活动中心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和其学生克伯屈。选项C,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又称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主张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 代表人物有社会改造主 义代表布拉梅尔德,批判理论的代表金蒂斯、布厄迪等。选项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

  56.【答案】C. 解析:在教学中,学生的直接经验是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所获得的认识;而间接经验则是通过书本或他人那里所获得的认识。对于整个人类发展的过程来说,学生不管以任何方式学到的知识都是人们已经发现的,都属于间接经验;但是对于学生的认识过程,他们亲身体验,亲身探究得到的知识都是直接经验。所以C选项应该是直接经验故错误。

  57.【答案】D. 解析: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58.【答案】B. 解析:不同教学模式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故选项A错误。选项B教学改革就是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代替现有的模式,这句话过于绝对所以也是错误的。选项D,教师要掌握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所以选项D也是错误的。

  59. 【答案】C。解析: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 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 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只有C项是探究性教学。

  60.【答案】D。解析: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即知觉恒常性。题干中的知觉远近不同即为知觉条件发生了变化。但感觉他没有什么变化就是指映像保持稳定不变。

  三、多项选择题

  61.【答案】BCD。解析:职前培养、入职辅导和在职进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途径。

  62.【答案】BCD。解析:受教育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国家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机会和物质条件。受教育权包括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平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63.【答案】AC。解析: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64.【答案】ABCD。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的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65.【答案】ABCD。解析:是成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条件:要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要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规定,如语言表达能力。身体状况等。

  四.正误选择题

  66.【答案】B。解析:教育目的一般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其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故本题判断错误。

  67.【答案】A。解析:有信度不一定有效度,但有效度就一定有信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信度是指其可信度,既是在多大程度上是正确的,效度是指能够多有效的表示所需表达的含义。以一份量表(测量智力,记忆力之类的标准化试卷)为例,其信度就是指同一个人在几次参加同一份试卷的考试(假设此人并未有改变)分数不会有大的差异,而效度是指这份试卷能勾多大程度测量你的智力水平。再如,用一把尺子来量一个人的体重,其信度是有的,但是没有效度。如果一个事物具有效度,那一定具有信度,反之则不然。故本题判断正确。

  68.【答案】B。解析:有偿家教违背了爱岗敬业、献身教育这一师德的基本要求,偏离了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这一师德的核心,异化了师生关系,扭曲了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一师德的人格力量这不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故本题判断错误。

  69.【答案】B。解析:对内向和外向性格的优劣判别,专家们的意见不太一致。瑞士精神病学家荣格认为内向者的兴趣所在不是外部世界而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自己的观点、思想、情感和行为;而外向者则把心理能量或者兴趣指向环境中的一切。我们可以看出,外向的人对环境的变化比内向的人要敏感和迅速一些,但两者没有优劣之分。故本题判断错误。#p#分页标题#e#

  70.【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0号)、《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99号)、《关于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做好民办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4]10号)以及省劳动保障厅提出的贯彻意见(苏劳社培[2004]64号)。申办学校的举办者资格条件有: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在本地区范围内面向社会申请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故本题判断错误。

  71.【答案】B。解析:现在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成绩只能代表他一方面的能力而不能代表一个学生所有的能力。所以高分的学生不一定具有很高的素质,而分数低的学生也不一定素质不高。故本题判断错误。

  72.【答案】B。解析:学校的管理工作,最终的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把对教师的管理作为学校的核心管理任务。注重教师发展关键在于:一、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扎实进行校本研培,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三、增强群体凝聚力,保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故本题判断错误。

  73.【答案】A。解析:教师职业角色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传道者角色;授业、解 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 管理者角色; 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故本题判断正确。

  74.【答案】B.解析:讲授法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注入式是教学指导思想,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注入式是教学指导思想,它是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强输哽灌。讲授法既可以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行启发性讲授,也可以是不考虑学生不动性强输哽灌,进行注入式讲授。

  75.【答案】A。解析: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法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故本题判断正确。

  五、论述题

  【参考答案】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转变以往的教育方式,从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书育人,教会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以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学生的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来确定自己的教学定位。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想、主动做,改变我讲你听的“填鸭式”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但是有的教师容易形成这样一个误区,从以教师为主的极端,走向以学生为主的极端,造成,该讲的内容没讲,该有的授课环节被省略,这样学生缺乏基本的理论知识,在此状态下提出的师生互动就只是一句空话。

  那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该给自己做什么样的定位呢?聪明的教师应该善于把握自己的课堂,即传授知识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做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教师的角色定位具体该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教师应该转变课堂主导的角色,做课堂教学中的参与者、实践者;二、教师应该转变课堂管理者的角色,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三、教师应该转变课堂中“家长”的角色,让课堂从老师说学生听,转变为让学生多说、多思、多做。

  六、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

  一、李某所受伤害经鉴定是轻伤,因此承担民事责任。

  二、题中出现主体包括

  1、李某及其监护人------为受害人不承担责任。

  2、张某和王某及其监护人------张某和王某是过错方,但因是未成年人,由其监护人承担无过错责任,承担赔偿责任。

  3、学校------因学校尽到义务,不承担责任。

  综上所述,张某和王某的监护人承担全部责任。

  本题属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侵权案件,未成年人的父母承担赔偿责任,学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如果学校没有尽到相应的义务,则学校才应当承担责任,本题的学校在案发后直接将被侵权人及时送往医院,尽到了注意义务,所以学校不承担责任。张某和王某将李某撞到,属于两人的共同侵权。两人的监护人应当对李某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民通意见》160、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

  七、写作

  【参考答案】

  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我国著名教育家霍懋征曾说过:“我爱我的学生,从教60多年兢兢业业,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60年没有丢掉一个学生,没有向一个学生发过态度,没有体罚过一个学生,也没有向一个家长告过状。我的结论是: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这个论断是是为了证明一个学生只要他的老师愿意付出辛劳和努力去培养就可以将他教育成人。这应该是理性上而非感性的一种认识、这是一种策略、更是教师的一种理念。

  这篇议论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写:

  首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这个理念为什么会提出,提出的原因有哪些?其次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理念的理解。主要从教师方面来说明,教师应该怎样认识和理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这个理念;最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该怎么样做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理念,怎么样落实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事例来举例说明。 

扫码回复: 时政周报 领取时政每周讲义+模拟题

2025年事业单位备考资料包(通用版)
上一篇:无 下一篇: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5.3.26)
延伸阅读
辅导教材

面授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