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
登录
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甘肃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吉林 江西 江苏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四川 陕西 山西 上海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关于我国古代体育运动的考点梳理
华图事业单位 2025-05-19 16:07

在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的考查中,历史文化常识是重要的一部分,而我国古代体育运动作为独特的文化现象,也常常出现在考题里。下面,我们就对古代体育运动的相关考点进行系统梳理。

一、蹴鞠——足球的前身

蹴鞠堪称足球的前身。在古代,“鞠”是一种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蹴”有用脚踢、踏的含义,“蹴鞠”便是古人以脚踢球的活动,与现代足球运动类似。早在战国时期,我国民间就已流行蹴鞠游戏,到了清代,甚至出现了冰上蹴鞠这一独特形式。宋代是蹴鞠发展的一个高潮阶段,从皇宫内院到平民百姓,皆热衷于蹴鞠,还诞生了“齐云社”这样的蹴鞠组织以及众多蹴鞠艺人。​

蹴鞠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不同朝代的社会文化特征。在汉代,蹴鞠不仅是娱乐活动,还被用于军中练兵,刘向《别录》记载:“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唐宋时期,蹴鞠进一步发展,最初的实心球被充气球取代,并且出现了球门,玩法更加多样化。到了明朝,朱元璋虽严厉禁止军人蹴鞠,但民间的蹴鞠活动依旧火热。清朝中叶以后,随着西方现代足球传入,传统蹴鞠逐渐被取代,不过踢毽子作为“蹴鞠之遗事”得以继承和发展。​

在考试中,可能会考查蹴鞠的起源时间、不同朝代的发展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典故等。

二、马球——骑在马上的激情角逐

马球运动,顾名思义,主要是指一种骑马杖击的竞技方式。我国古代史籍中,通常将马球运动称为“击鞠”、“击毬”或“打毬”。与文献所称的“蹴鞠”或“蹋鞠”截然不同。“蹴鞠”应该指的是现在足球的前身;而所谓的马球运动,则是西方现代马球前身,又称波罗球(Polo)。

马球运动对参与者的骑术和球技要求颇高,在古代是一项展现贵族气质与军事素养的运动。在唐朝,多位皇帝都是马球的狂热爱好者。皇帝如此痴迷并提倡“击毬”,自然皇室王公、文武百官、宫女近侍等也会趋炎附势,热衷击毬,成为时尚。女子打马球,在唐代也较为普遍。唐代诗人王建《宫词》云:“新调白马怕鞭声,隔门催进打毬名。”就是描写皇宫内宫女打毬娱乐的情况。考古发掘出土的墓葬壁饰、铜镜、陶俑等方面,都发现了精美的马球运动图像,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击毬”之戏的盛行。

关于马球的考点,可能涉及它的起源地、传入我国的时间、在哪些朝代盛行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等。

(长安南里王村韦炯墓出土彩绘陶俑,展现了唐代击毬女子的勃勃英姿)

三、捶丸——古代的“高尔夫”

捶丸是我国古代一种以杖击球入穴的运动,类似于现代的高尔夫球,被称为“中国古代高尔夫”。其前身可追溯至唐代的“步打球”,当时的步打球是一种徒步以杖击球的球类运动,有较强的对抗性。到了宋代,步打球逐渐演变为规则更完善、娱乐性更强的捶丸运动。​

根据元代著作《丸经》记载,捶丸场地选择在有地形起伏、草木相间的开阔山野,游戏者需使用不同的球杆,将球击入预设的球穴中。捶丸比赛注重礼仪,比赛者要遵守一系列规则,如谦让、守时等,体现了古代的君子之风。捶丸在元、明时期颇为流行,上至宫廷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热衷于这项运动。​

关于捶丸的考点,可能会考查它的起源演变、比赛规则、文化内涵等。

四、角力——力量与技巧的较量

角力,又称角抵、摔跤。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徒手搏斗技能。这种传统体育形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名称、形式均发生了演变与扩充,大致的发展轨迹为角抵——相扑——摔跤。

夏商周时期,角抵技术成军事训练中的重要手段,与射箭、驭车一起成为士兵的必训课。角抵在春秋时期开始大规模流行,除了作为军事训练项目,还是一种士兵比试武艺优劣与力量大小的竞赛活动,在宫廷内还有仿搏斗形式的各种文体娱乐,逐渐流行到了民间,成为一种民间体育、娱乐项目。

汉代是角抵技能发展的重要时期。西汉时期,汉武帝非常喜爱观看角抵表演,将百戏表演、乐曲演奏与之相结合,形成一场有声有色的大型百戏技艺,甚至还被作为欢迎国外朝臣的接待形式,并出现了数位角抵能手,名冠一时。

魏晋南北朝时期,角力成为深受民间喜爱的竞技娱乐项目,其广泛的大众性,为南北各地角力高手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作为一种发展成熟的角力技艺,在晋代又出现了另一种称呼——“相扑”。据相关学者考证,约在南朝刘宋时期(420-479年)相扑运动传入东邻日本国,后来发展成为日本的“国技”。

唐宋时期,相扑在民间广泛流行,当时的相扑运动有两种形式,一类是正式的比赛;另一类则是在瓦舍等场所进行的表演性相扑,其竞争性不像前者那样激烈。在当时的百戏演出中,相扑表演是最能引起观众兴趣的内容。宋朝还出现了“女子相扑”,其娱乐性、刺激性堪称当时的“京城一绝”。

明代以后相扑多盛行“摔跤”这一名称。尤其是满人入主中原之后的清朝时期,“摔跤”在中原更为普及和流行。当时,宫廷内外,喜欢摔跤的人很多。清代的摔跤者分为官跤和私跤。食俸禄的布库叫官跤,而在民间自娱消遣的个人摔跤则为私跤。朝廷有专门机构管理布库以及一切有关事宜,名为“善扑营”。随着清末善扑营的瓦解,许多扑户星散各地,或从事卖艺,或任私跤教师。这种官跤与私跤合流的情况,更加促进了摔跤技艺的进一步发展。

在公基考试中,角力的考点可能包括其起源、在不同朝代的发展变化,以及与军事、娱乐的关系等。

五、射箭——古老的竞技技艺

远在1万年前的中石器时代,人类就发明了弓箭用于狩猎捕鱼,此后弓箭长期作为战争武器,而射箭也作为一种竞技运动项目流传下来,即箭术。我国古代涌现出众多射箭高手,相关故事流传至今。如战国时期楚国的养由基,善射且能在百步之外百发百中射中柳叶,“百步穿杨”的成语便源于此。

射箭在古代不仅是军事技能,还与礼仪、教育紧密相关。春秋时期,孔子将“射”列为教导学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认为射箭既是体育活动,也是修身养性的方式。射礼作为古代的射箭比赛,有着独特规则,要求参赛者动作优雅,合乎音乐节拍,并且对长辈上级恭敬有加。有时,面对头衔较高的对手,参赛者甚至需主动输掉比赛。到了唐代,武则天设立武举制,其中五项选拔和考核人才的标准与射箭相关,包括长跺、马射、步射、平射还有筒射等。宋代时,射箭在民间更为普及,河北一带民间组织的“弓箭社”多达六百多个,参与人员达三万多,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业运动员组织。清代,满族人入主中原,将少数民族的射箭活动带入中原,进一步推动了射箭的广泛开展。​

在公基考试里,射箭部分可能考查其起源时间、古代著名射箭高手的典故、与射礼相关的知识以及在不同朝代的发展状况等。

六、骑术——驰骋天地间的豪迈

骑术,即骑马的技术,古代叫“御”,是君子六艺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军事、交通和娱乐活动密切相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就开始重视骑兵的训练,骑术作为军事技能备受关注。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射技术,极大提升了赵国军队的战斗力,也促进了骑术在中原地区的传播。

古代的骑术竞技主要体现在赛马活动中。汉代时,赛马之风盛行,皇室贵族常常举办赛马比赛,以展示马匹的优良和骑手的技艺。唐代的赛马活动更是丰富多彩,不仅有平地赛马,还出现了“走马击鞠”等结合骑术与马球的运动形式。此外,骑术在民间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赛马是重要的节庆活动项目。​

在公基考试中,骑术的考点可能涉及“胡服骑射”的历史意义、不同朝代赛马活动的特点,以及骑术在军事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等。

七、冰嬉——冬日里的欢乐运动

冰嬉作为我国北方人民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其由来已早,但具体起源于何时,现无确切考证,但至迟在宋代就有了“冰嬉”的明确记载。据《宋史·礼志》记载,当时的皇帝就喜欢冰上的娱乐活动,在后苑里“观花,作冰嬉”。

明朝时,冰嬉就被列为宫廷体育活动。明末,努尔哈赤已有擅长滑冰的军队。

清朝是中国古代冰嬉发展的黄金时代。冰嬉是清代宫中流行的众多冰上活动的统称。它既是娱乐活动,也是军事操练。清代,由东北到关内,从宫廷到民间,冰嬉大为盛行,故有“国俗”之称。乾隆帝曾称“冰嬉,国制所重也”。清代初年,冰嬉一度入于兵家。清廷把一系列冰上活动视为军事训练,设冰鞋处专门管辖。久之,军事训练的目的逐渐淡薄,游艺性慢慢突现出来。

冰嬉的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冰鞋滑行、冰上蹴鞠、打滑挞、冰上摔跤、冰上射球等。冰鞋滑行时,人们穿装有铁齿的“冰鞋”在冰面竞速,分为“官趟子”(花式技巧)和“跑冰”(速度赛)。冰上蹴鞠是在冰面踢球,考验参与者的平衡能力与协作能力。打滑挞是从高处沿冰道滑下,极具挑战性,常作为清代宫廷表演项目。冰上摔跤是满蒙民族传统“布库”(摔跤)的冰上版本,兼具军事训练和节庆表演功能。冰上射球则是在冰面设置目标,进行骑射或站立射箭,融合了娱乐与军事训练。​

冰嬉相关考点可能有起源时间、在不同朝代的发展情况、主要形式以及所反映的文化意义等。

八、投壶——宴会上的优雅游戏

投壶是古人宴会时的一种游戏,即投箭入壶的简称。游戏时设有特制之壶,宾主依次投矢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饮酒。关于投壶活动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左传》,《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晋侯以齐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壶”。投壶活动与射礼中的“燕射”直接相关,西周时期“燕射”是“明君臣之礼、长幼之序”的礼射的一种,有着严格礼仪要求。后来,因庭院不够宽广或宾客不会射箭等原因,出现了以棘代矢、以壶代靶、以投代射的投壶活动。随着时间推移,投壶从具有礼仪性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娱乐性游戏。清末,西方近代体育传入,投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投壶游戏体现了古代的礼仪文化和社交活动特点。在古代,投壶不仅仅是一种娱乐,还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展现君子风度的活动,参与者在投壶过程中需遵循一定礼仪规范。在公基考试中,可能考查投壶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与之相关的礼仪文化等知识点。

九、赛龙舟——端午的激情竞渡

赛龙舟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水上竞技活动,相传起源于战国时期,为纪念投江自尽的爱国诗人屈原,人们划船在江上打捞他的遗体,并驱散鱼群保护屈原的身体,逐渐演变成赛龙舟习俗。但也有学者认为,赛龙舟的起源可能更早,与古代越族祭祀水神或龙神的仪式有关。​

赛龙舟在汉代得到进一步发展,规模和形式都有了较大变化。到了唐宋时期,赛龙舟成为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各地纷纷举办盛大的龙舟竞渡活动。比赛时,龙舟装饰华丽,舟上鼓手擂鼓助威,划手们随着鼓点奋力划桨,场面十分壮观。除了端午节,在一些地区的其他节庆活动中也会举行赛龙舟。​

赛龙舟的考点通常会围绕起源传说、不同朝代的发展情况以及与传统节日的关系等展开。

我国古代体育运动丰富多彩,涵盖了陆、水、冰等多种场景,既有竞技性,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备考过程中,大家要对这些古代体育运动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相关历史典故等进行系统梳理,以便在考试中准确作答相关题目,更好地掌握历史文化这一板块的知识。同时,这些古老的运动也为现代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源泉,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传承。

【试题小练】

(单选题)在近代以前,我国还没有“体育”这个词,只有“文、武”之分,而“武”在广义上已包含了许多形式的体育,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我国古代体育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骑术的主要形式是赛马,属于古代君子六艺中的“术”

B.蹴鞠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流行,曾是百姓中风靡一时的游戏

C.马球大约在西汉时传入我国,主要流行于军队和宫廷贵族中

D.角力即古代的摔跤运动,清代曾设有专门管理摔跤活动的机构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A项:骑术,又称马术。在中国古代是一项重要的体育运动,包括赛马,还有马戏等等。骑术,泛指“骑马的技术”,也称为“马术”,中国古代又称为“御”,与“射艺”一样,为六艺之一。A项错误,当选。

B项: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蹴鞠。B项正确,排除。

C项:马球,又称击鞠、打球等,是一项极富特色的骑在马上用球杖击球的体育活动。大约在西汉时期,马球从外部传入我国。由于其对场地、马匹以及参与者骑术等要求较高,最初主要在军队中流行,后来逐渐传入宫廷,成为宫廷贵族们热衷的娱乐活动。马球运动不仅具有较强的竞技性,还具备很高的观赏性,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贵族的生活方式和情趣。C项正确,排除。

D项:角力,也就是古代的摔跤运动,是中国古代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清代,角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清代宫廷专门设立了管理摔跤活动的机构,“善扑营”。“善扑营”承担着培养摔跤高手以及组织摔跤表演等职责,这表明摔跤在当时不仅是一种民间娱乐活动,在宫廷文化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D项正确,排除。

本题是选非题,因此,选择A选项。

扫码回复: 时政周报 领取时政每周讲义+模拟题

2025年事业单位备考资料包(通用版)
上一篇:甘肃省大数据中心2025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成绩、资格复审及面试相关事宜公告 下一篇:2025年四川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事业单位公开考核招聘工作人员18人公告
延伸阅读
辅导教材

面授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