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
登录
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甘肃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吉林 江西 江苏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四川 陕西 山西 上海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关于西夏陵的考点梳理
华图事业单位 2025-07-16 15:33

【背景】

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我国申报的“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西夏陵简介】

西夏陵是中国西北地区11至13世纪由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1038—1227年)的陵墓遗址群,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坐落于具有重要自然地理分界作用的贺兰山山脉南段东麓,分布范围近40平方公里。西夏陵包含9座帝陵、271处陪葬墓、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的北端建筑遗址、32处防洪工程遗址,与峰峦叠嶂的贺兰山势共同形成了雄伟壮丽的陵区景观。西夏陵是西夏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遗存,实证了西夏王朝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

西夏陵在选址方位、空间布局、陵寝制度、陵墓建筑、营造技术、丧葬习俗等方面所体现的特征,全面承袭唐宋帝陵陵寝制度和传统木构建筑体系,吸收党项、吐蕃、回鹘、契丹、女真等多元族群文化传统,充分展现了这一时期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之间,以宁夏平原为中心,基于不同民族、不同产业、不同文化相互交流而产生的文化融汇与创新特征。西夏陵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提供了重要见证,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西夏陵出土文物】

出土7100件馆藏文物与遗址上的大量建筑构件残件,包括:

·陶、瓷、琉璃、石构件,鸱吻、套兽、迦陵频伽等脊饰

·板瓦、简瓦、瓦当、滴水等屋面建材

·砖、柱础等地面建材

绿釉鸱吻,197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皇陵西碑亭遗址出土,是屋顶正脊两端的装饰物防止雨水冲灌。这件鸱吻呈龙首鱼尾状,龙首与鱼尾分别烧制成形,遍饰鳞纹,施绿釉,釉面光亮。高152厘米,是国内已知最大的琉璃鸱吻构件,象征着消灾免祸、逢凶化吉之意。

西夏鎏金铜牛是西夏时期文物,1977年宁夏银川西夏陵区M177出土,现收藏于宁夏博物馆。被称为“国宝级”文物,重达188公斤,肌肉线条栩栩如生展现西夏高超的金属冶炼技术。模制浇铸成型,内空心,腹中尚残留铁砂内模。外表鎏金,出土时部分鎏金已脱落。为研究西夏时代的冶金工艺和雕塑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也说明了牛和牛耕在西夏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为西夏农耕化的过程提供了实物佐证。

1987年西夏陵区北端建筑遗址出土的石榴纹绿釉滴水

1991年宁夏贺兰拜寺沟方塔出土的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合本续》。为木活字印本,白麻纸精印,蝴蝶装,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木活字版印刷品。此页记载的是此部佛经中第九章第四品四业真性王的部分内容。

【西夏陵研究保护】

西夏陵研究保护共经历了4个阶段:

遗址发现阶段(1972—1987年),1972年宁夏文物部门经过调查确认“西夏陵”,陆续发掘了6号陵、7号陵东西碑亭等4座碑亭、1座献殿以及3座陪葬墓,1985年西夏陵被公布为银川市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向中外游客开放。

重点保护阶段(1988—2011年),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相继公布文物保护范围、保护规划和保护条例,设立西夏陵区管理处,开展陵区全面调查测绘,实施3号陵、6号陵保护工程。

全面提速阶段(2012—2023年),党的十八大后,国家文物局将“西夏陵”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作为申遗重点培育项目,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指导完成9座帝陵、43座陪葬墓保护工程,建立安防工程和监测系统,完成博物馆新馆建设,实施陵区防洪工程和环境整治,推动建立军地共管机制,与敦煌研究院联合开展土遗址保护科研并取得重要进展,西夏陵整体保护格局初步建立。

提质升级阶段(2024—2025年),2024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西夏陵”作为我国2025年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国家文物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高质量编制完成申遗文本,建立跨部门、军地协同工作机制,提升价值标识展示系统,完成占压遗产区建构筑物腾退整治,西夏陵保护展示能力水平全面提升。2024年8月顺利完成国际组织现场技术评估,2025年5月获“直接列入”评估结论。2025年7月11日,“西夏陵”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可“西夏陵”符合世界遗产标准2和标准3,认为西夏陵作为多元文化交融影响的见证,其空间布局、设计理念和建筑形制继承了唐宋陵寝制度,又融入佛教信仰与党项习俗,形成了特殊的信仰与丧葬传统,并见证了西夏王朝在公元11至13世纪丝绸之路文化与商业交流中的独特地位。认可西夏陵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认为西夏陵完整展现了保存在历史环境中的全部规划、建筑特征,完整延续了遗产与贺兰山之间形成的视觉和精神联系;西夏陵各帝陵、陪葬墓、防洪工程、建筑遗址等构成要素,在选址特征、空间环境、位置布局、材料技术、历史功能等方面均满足真实性要求,为西夏陵突出价值形成有力支撑。同时,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赞赏中国政府在西夏陵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突出成绩,认为西夏陵文物保护法律体系、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土遗址保护实践与科研,为保护该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知识小测验】

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我国申报的“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关于西夏陵,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B.西夏陵是中国西北地区11至13世纪由女真族建立的西夏王朝的陵墓遗址群

C.西夏陵是西夏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遗存

D.西夏陵吸收了党项、吐蕃、回鹘、契丹、女真等多元族群文化传统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热点并选错误项。第二步,A项: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我国申报的“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A项正确。B项:西夏陵是中国西北地区11至13世纪由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1038—1227年)的陵墓遗址群,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B项“女真族”表述有误,应该为“党项族”。B项错误。C项:西夏陵是西夏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遗存,实证了西夏王朝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C项正确。D项:吸收党项、吐蕃、回鹘、契丹、女真等多元族群文化传统,充分展现了这一时期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之间,以宁夏平原为中心,基于不同民族、不同产业、不同文化相互交流而产生的文化融汇与创新特征。D项正确。本题是选非题,因此,选择B选项。

扫码回复: 时政周报 领取时政每周讲义+模拟题

2025年事业单位备考资料包(通用版)
上一篇:2025年黑龙江绥化市海伦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49人公告 下一篇:2025年全国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信息汇总(7月16日)
延伸阅读
辅导教材

面授课程